EOD为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带来新契机

◆本报见习记者任靖

不久前,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和周边文旅产业开发项目开标,内容包括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片区、潭头镇寺下—五中片区和运营基础设施建设。

闽江河口湿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东南部与长乐区东北部交界处的闽江入海口区域,是福建省内最优良的河口湿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重要驿站,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资料图片)

项目的开标,标志着福建省长乐区河海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的EOD项目正式开启。

“失地”三连跳,鸟类乐园失而复得

近日,一只棕褐白相间的小鸟现身闽江河口湿地,体态优美,脚爪细长,行走间仿佛漫步水上的仙子,它便是素有“凌波仙子”美称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水雉。水雉对环境要求极高,它的出现无疑是对闽江河口湿地环境最好的认可。

20年前,闽江河口湿地被海漂垃圾遍地、互花米草疯长、滩涂无序养殖等问题困扰,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湿地逐渐萎缩,残留的1000余亩湿地情况也不容乐观,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闽江河口湿地从鸟类乐园变为无鸟光顾的“失地”。

2002年4月,“失地”迎来了转机,闽江河口湿地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式打响。

次年,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此后十年间,闽江河口湿地实现了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级跳”。

针对片区多类型生态问题,福建省开展了林分改良、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河道综合整治、海漂垃圾治理、退塘还湿、互花米草入侵治理、河口乡土植物种植恢复及湿地水鸟栖息地恢复等多项保护修复工作。

同时,福建省积极构建跨区域的技术支撑模式,探索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科技特派员”制度,加速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如今的闽江河口湿地已经成为“清新福建”的亮丽名片。500多种野生动物、600多种水生生物在此栖息,常年迁徙停歇的水鸟超过5万只,9种水鸟种群数量超过全球1%。2022年8月,“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海、陆生物地理区划过渡带”更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

此外,福建省在此进一步打造生态景观,建设湿地博物馆和湿地公园,促进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各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与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关键词: